海南文昌馮家灣再造“蝦苗谷” 水產養殖邁入綠色發展時代

2583
發表時間:2021-11-02 16:58

   “不用再操心抽排水的問題,也不用再擔心臺風災害了?!?月27日,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的首批養殖示范廠房里,來自文昌市邊海村委會寶峙村的曾廣能慢慢把一把飼料撒進養殖池里,一群群東星斑魚苗迅速聚攏過來搶食,在水面上激起一片片歡快的水花。作為世代以海為生的漁民,自己經營多年的養殖場在一年前被清退后,曾廣能也曾對自己的生計有過擔心,但現在,他曾經的擔心已經逐步被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新型的車間化養殖方式帶來的收獲感逐步化解了。

  文昌馮家灣,一個曾經知名全國的“蝦苗谷”,曾因環境污染戴上“負面典型”的帽子,如今,又再次登上2021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它是如何做到的?

  

  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的首批養殖示范廠房。人民網 孟凡盛攝

  “一條管子抽海水,一條管子排放尾水”

  良好的自然環境,一直都是海南最大的優勢。而馮家灣,是較早把自然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的地區之一。

  1989年,海南省水產研究所在會文鎮馮家灣投資建設第一家蝦苗繁育場,此后,當地水產種苗業快速發展,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部還將馮家灣-椰林灣對蝦種苗產業帶列為第一批國家星火產業帶。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馮家灣一帶形成種苗、養殖、飼料生產、冷凍倉儲、銷售產業鏈。數據顯示:2006年,文昌市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超過3.55萬畝,年產對蝦2.1萬噸。同時,文昌還有規?;庇厦腊讓ξr苗育種企業19家,產值8.1億元,占全省蝦苗產值的70%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近30%。直到目前,文昌市產出的蝦苗,每年供應全國120萬畝對蝦養殖需求。這里,成為全國有名的“蝦苗谷”。

  然而,粗放式的養殖方式和一擁而上的養殖規模,讓大?!翱覆蛔 绷?。

  曾廣能說,過去當地養殖戶環保意識淡薄,只要有地方就建設養殖池,養殖模式也較為粗放,基本上都是簡陋的大棚養殖,為了節約成本,大多都不會投資建設養殖池尾水凈化排放設備:“一條管子抽海水,一條管子排放尾水,原來養殖戶不多,水質還算可以,但養殖的人多了之后就沒辦法了,你抽上來的有可能就是別的養殖戶剛剛排放入海的?!?/span>

  由于沒有科學規劃,缺乏監管,很快工廠化的養殖池就發展到了上萬個,長期以來的無序發展和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局部海域水質下降,部分區域沙灘出現淤泥化污染等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馮家灣地區養殖戶有2144戶,養殖面積達到13443畝。其中,馮家灣海岸帶陸域200米以內養殖場422家,面積1358.24畝。由于沒有集中式清潔海水供水系統,養殖戶自建取水井,海岸帶遍布取水管,僅會文鎮就有養殖場抽水管2127根、池塘養殖基地抽水管650根。且污水處理比例低,高位池每天排水13.38萬噸,工廠化養殖每天排水20萬噸,污染物源頭減排和末端治理設施嚴重缺乏,大部分直接排海。

  正是水產養殖業無序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讓文昌一次次“蒙羞”。

  怎么辦?痛定思痛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注和指導下,文昌開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清退養殖場。2018年9月,文昌發布了《文昌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劃定養殖區、限養區和禁養區,公告通報將于2019年底前全面清退水產養殖規劃禁養區內的水產養殖場。

  

  曾廣能正在投放飼料。人民網 孟凡盛攝

  破舊更要立新 不能“一關了之”

  清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并非那么簡單。

  “人家祖輩就在海邊上吃的住的,工作、生活圈子都在這個點上,沒有別的其他生計,那么怎么辦?我們肯定不能采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來(的辦法)解決?!痹谖牟兄饕I導看來,如何在保護生態和解決老百姓生計上找到平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原來,馮家灣所在的會文地區農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地,靠海吃海,基本上祖輩都是以養殖業為主,清退之后怎么辦?

  文昌市委、市政府找到了答案:在會文鎮沙港崀地區建設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地區地區無序開發、無序養殖,亂挖、亂占、亂排,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等現象,營造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和諧關系。

  只有漁民轉業后收入更高,清退整改才可持續,要統籌推進漁業轉型發展與近海養殖清退,引導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旅游走,提高漁民獲得感。

  遵循這一思路,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按照“五化”(即生態化、工廠化、標準化、產業化、規?;?和“兩升兩降”(即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養殖戶收入明顯提高,經營風險明顯下降,環境負荷明顯下降)的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園區計劃投資12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5億元,養殖示范廠房(第一批)項目已建成完工,已有4戶養殖戶入園試養。文昌還在產業園里專門規劃出1528畝土地建設安置區,對于符合入園條件的退養戶,按照統一標準和規定,鼓勵分期分批入園養殖。

  曾廣能說,在清退養殖場初期,當地包括他父親在內的很多漁民是不理解的,他們認為“靠海吃?!碧旖浀亓x,在當地政府出臺退出補償方案后,“有的拒絕清退,有的簽了清退協議又反悔撕掉合同”;但在文昌市、會文鎮政府工作人員的耐心溝通和宣傳教育下,大多數養殖戶從最初的抵觸到主動要求進駐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

  在得到養殖戶們的配合下,馮家灣生態環保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I類生態紅線內共需清退的195家、427.54畝養殖場及池塘,6月15日已全部完成清退。養殖場(池)退出區域的生態修復工作已全部完成,修復面積共399.39畝。

  

  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的兩層養殖廠房進行東風螺、東星斑、銀谷魚投放試養,開啟“車間化”養殖新模式。圖為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養殖示范廠房中飼養的東星斑。人民網 孟凡盛攝

  一座產業園和它蔚藍色的未來

  今年5月份,曾廣能等首批4戶養殖戶正式在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的兩層養殖廠房進行東風螺、東星斑、銀谷魚投放試養,開啟了他們的“車間化”養殖新模式。作為對他們的支持,在三年試養期內,園區對他們免收廠房租金、供水等費用。

  “原來抽水、排水、養殖池建設一大堆事情都要自己來干,但現在政府(園區)把什么事情都給我們弄好了,來這里養殖基本上可以說是‘拎包入住’,我們只要用心管理好養殖的事情就好了?!痹鴱V能說,更重要的是養殖環境變好了,養殖效益也大幅提高,他預計可以提高到50%以上。

  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金喆告訴記者,園區的一大特色就是統一取水、排水,解決近海養殖污染嚴重的弊端。園區鋪設了管道,統一從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供整個園區的海水養殖使用,養殖尾水則需要經過“養殖戶(企業)預處理+生態攔截溝渠+魚蝦貝藻凈化+固化微生物強化處理”等四級凈化處理,達到海南省《水產養殖尾水排放要求》一級排放標準后,才排入周邊河道,進入海域,從根本上避免了二次污染。

  更讓曾廣能們感到安心的是,園區還組織園區專家顧問團隊和水產科研機構圍繞養殖戶入園養殖面臨的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養殖尾水處理、成本控制等問題提供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服務,及時幫助養殖戶解決入園養殖遇到的技術難題和實際困難。

園區吸引的不止是養殖戶,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也正在向文昌市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聚集。目前園區已引進正大集團、海大集團、中國水產研究院東海所等14家養殖企業和科研院所,藍海水產、鯤誠水產、晨海公司、海大集團入園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建設。

  在渤海水產育種(海南)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何強看來,入園經營除了基建方面少操心外,園區“產學研”一體的規劃設計更為重要。因為有了產業集聚效應,企業可以與同行之間相互溝通學習、相互促進,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加便利,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這也是我們發展的方向?!瘪T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表示,未來,產業園將始終堅持“產業化、工廠化、規?;?、標準化、生態化”的發展目標;力爭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漁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全省近海養殖退養、漁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樣板,同時也讓馮家灣這片海重歸蔚藍。

  來源:人民網

水產政策
每周推薦
熱點關注
遠洋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